中国的汉语言文化是非常有学问的,不同的字有不同的含义,不同的字组成不同的词也有不同的含义。说到矫情这个词,很多人首先会想到”贱人就是矫情”这句话。这句话火起来是因为《甄嬛传》,蒋欣演的人物华妃娘娘说的话。虽然华妃娘娘是个坏角色,却依然被圈粉无数,蒋欣也因为这个而火了起来。
1、矫情简介矫情在北京话里有“装假”,“装蒜”的意思。矫情,取自北京土话,原指应该是扭捏、害羞、多用来形容女性的词汇,用到人物性格里,应该解释为做作,不讲理,无理辩三分的意思。如“这个人太~~”,(“情”读轻声)。张寿臣《小神仙》:“他那意思是等着,哪怕进去一个串门儿的哪,回头我好跟他矫情矫情啊,我好有说的。”矫情亦有褒义的,带有赞许,肯定感情的意思,褒义随当时情境感情色彩的变化,说女孩矫情带有怜爱之心,说明矫情之人说话语气童真,可爱,语言上的矫情是关系上的拉近,亦有善良色彩。
2、词义指强词夺理,蛮横 ,掩饰真情 ,故意违反常情 故作姿态、装蒜 ,矫情亦有褒义的,带有赞许,肯定感情的意思,褒义随当时情境感情色彩的变化,说女孩矫情带有怜爱之心,说明矫情之人说话语气童真,可爱,语言上的矫情是关系上的拉近,亦有善良色彩.,无病呻吟 ,挑刺。
3、详细解释故意违反常情,表示高超或与众不同。 《后汉书·逸民传·高凤传论》:“或高栖以违行,或疾物以矫情,虽轨迹异区,其去就一也。” 宋苏轼《刘恺丁鸿孰贤论》:“ 安 、 顺 、 桓 、 灵 之世,士皆反道矫情,以盗一时之名,盖其弊始於 西汉 之世。” 掩饰真情。 《毛诗注疏·关雎序》“情发于声。”《疏》:“设有言而非志,谓之矫情。情见于声,矫亦可识。” 汉董仲舒《士不遇赋》:“虽矫情而获百利兮,复不如正心而归一善。” 后汉书·王允传》:“王允矫情曲意,每相承附。”
《宋书·武帝纪上》:“今方是 玄 矫情任算之日,必将用我辈也。” 《晋书·谢安传》:“玄(谢玄)等既破坚(苻坚),有驿书至,安(谢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