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健康>正文

如何借助中医调理月经不调 介绍6种中医调理方法

发布于:2020-04-05 13:10:53发布者:天晴网友

月经是女性朋友的正常的生理现象,当出现月经不调时,由于引起月经紊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女性不能自行用药。那么,应该如何运用中医的治疗方法改善月经不调的现象呢?女性如何用中医调理月经不调?

女性月经不调如何用中医调理

1、中医药疗

肾虚证:月经先后无定期、量少或多,色淡红、质偏稀,伴头昏,腰酸,小便频数,夜寐欠佳,舌质淡红或干裂,舌苔少,脉细数或沉弱无力。治宜养血补肾,兼以调经。药用:炒当归、赤芍、淮山药、山萸肉、熟地、炒丹皮、茯苓各15克,川断、菟丝子各12克,炒荆芥、五味子各5克。水煎服,日服1剂,经后期开始服,5日为1疗程。

肝郁证:经周期或先或后,经量或多或少,色正常或暗红,质稀或粘,有小血块,行而不畅,小腹胀痛,胸闷不舒,两乳作胀,或时作痛,精神抑郁,或烦躁易怒,舌苔黄白而腻,脉弦细。治宜疏肝解郁,养血调经。药用:炒当归、赤芍、白芍、炒白术、茯苓各15克,炒柴胡6克,陈皮、制香附各5克,焦山楂、炒丹皮、炒川断各10克。水煎分服,日服1剂,经前、经期服,5日为1疗程。

脾虚证:经周期先后不一,量或多或少,色淡红,无血块,腹不痛,面色萎黄,头晕心悸,神疲乏力,腹胀矢气,大便易溏,经行大便秘溏,夜寐较差,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腻,脉象细弱。治宜补益心脾,调养冲任。药用:党参、黄芪各15、30克,炒白术、茯苓、茯神各12克,木香、炒枣仁、广陈皮、炙甘草、炙远志各6克,合欢皮10克。水煎分服,日服1剂,经后期服,5日为1疗程。

血瘀证:月经先后无定期,经量乍多乍少不定,经色紫暗,质粘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胸闷烦躁,口渴不喜欢,舌质淡紫,有瘀斑,脉象弦细或涩。治宜活血化瘀,理气调经。药用:炒当归、桃仁、红花、山楂、泽泻各12克,乌药、青皮、木香各6克,益母草30克,川断10克。水煎分服,日服1剂,经前、经期服,5日为1疗程。

2、中医食疗

黑木耳红枣茶:黑木耳30克,红枣20枚,黑木耳红枣共煮汤服之;每日1次,连服;功能补中益气,养血止血,主治气虚型月经出血过多。

浓茶红糖饮:茶叶、红糖各适量,煮浓茶一碗,去渣,放红糖溶化后饮;每日一次,功能清热、调经,主治月经先期量多。

山楂红糖饮:生山楂肉50克,红糖40克;山楂水煎去渣,冲入红糖,热饮;非妊娠者多服几次,经血亦可自下,功能活血调经,主治妇女有经期错乱。

山楂红花酒:山楂30克,红花15克,白酒250克,将上药入酒中浸泡1周;每次45~30克,每日2次,视酒量大小,不醉为度;功能活血化瘀,主治经来量少、紫黑有块、腹痛、血块排出后痛减;注意忌食生冷勿受寒凉。

3、体针疗法

常用穴位为关元、三阴交、足三里。关元穴为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具有暖下焦、温养冲任、行气散瘀的作用;三阴交是脾经的经穴,又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可调补肝、脾、肾三经的气血,三经气血调和,瘀血得出,通则不痛;足三里可补益气血。于经前1周开始治疗效果最为突出。

4、耳压疗法

耳压疗法是在耳穴表面贴敷颗粒状药物或磁珠等,刺激耳廓穴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治疗痛经,可取耳穴子宫、内生殖器、肝、肾、内分泌、皮质下、交感等,将磁珠用胶布固定于相应耳穴,每日按压穴位数次,双耳交替贴压,隔日1次。

5、艾灸疗法

常用穴位有关元、气海、三阴交等。主要是通过燃烧的艾条将热力和药力渗入经络腧穴以到达祛湿散寒、通经活络、理气活血、暖宫强肾的作用,从根本调理脏腑功能,缓解和治疗痛经。每穴约灸5-10分钟,以患者可耐受,皮肤温热红晕为度,一般常用温针灸或隔姜灸,适宜于寒凝气滞型患者。

6、拔罐疗法

选穴主要以背俞穴为主,多选用肝俞、脾俞、肾俞、八?等穴位重点刺激,采用留罐法,留罐时间为5-10分钟,有逐寒祛湿、疏经通络的作用。

相关推荐+更多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