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健康>正文

立秋吃什么养生 【分享】立秋不同地方的特色食俗

发布于:2020-04-01 09:17:34发布者:天晴网友

今年的立秋似乎比平时来的更晚一些。一般而言,立秋多在阴历六、七月之交,因此立秋在阴历六月为早,阴历七月为晚。因此,2016年是晚秋。俗话说:“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看来,未来一段日子,依然暑意难消。正所谓“立秋过后,还有‘(秋)老虎’在一头”。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也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秋”是指暑去凉来,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然而,“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

“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可见,立秋与农事的关系。有农谚说:“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古人也因此尤为重视这个节气。

按照中国传统的说法,每个节气都会有相应的地方特色食俗,这一天也不例外。

吃茄子

立秋吃茄子的民俗出自明朝的一个传说。传说明朝大将徐达打下元大都北平府之后,大将常遇春手下有个兵,偷了农民的一个香瓜。常遇春治兵非常严格,要把偷瓜的那个兵处以死刑。这时,农民出来了,说元大都有习俗,立秋拾瓜不算偷。常玉春听到这话,就赦免了那个兵。没料到,一说立秋拾瓜者无罪,其他士兵都开始抢瓜。为了犒劳士兵,常遇春找到了贴秋膘的替代品——蔬菜之中唯一有肉感和肉味的茄子。于是,立秋吃茄子的民俗也就流传了下来。

贴秋膘

立秋这一天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古代民间流行在这一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咬秋

立秋除了“贴秋膘”,天津等地还流行“咬秋”,有些地方也称为“啃秋”。人们讲究在立秋时吃西瓜或香瓜可防止冬天和来春的腹泻。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人们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为的是清除暑气、避免痢疾。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在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

吃“渣”

山东莱西地区则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种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这么多食俗大都为防痢疾,足见我国劳动人们对秋季腹泻的防范意识。

食秋桃

在浙江一带还流行吃秋桃。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喝“秋水”

四川东、西部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饮一杯,据说可消除积暑,秋来不闹肚子。

吃龙眼肉

《台湾通史·风俗志》中记载,台湾旧时“立秋之前一日,有司豫塑春牛,置于东郊之外,至日往迓,谓之迎春。男女盛服观,衣香扇影,杂喧满道。春牛过处,儿童争摸其耳,或鞭其身,谓可得福。迎春如在岁首,尤形闹热,宛然太平景象也。”立秋时是台湾周围海域的立翅旗鱼、小串、乌贼、?、虾的产期,也是台湾龙眼的盛产期。人们相信吃了龙眼肉,子孙会做大官,而且龙眼又称为“福圆”,所以有俗谚: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

相关推荐+更多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