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知识科普>正文

古人没有身份证是如何证明自己身份的?

发布于:2020-01-03 17:01:04发布者:天晴网友

一般情况下,人们不需要这种东西。一个普通人证明自己身份时用书信或信物即可,官员则用敕牒和告身来证明。

古代没有身份证,但一般情况下,人们也不需要这种东西。一个普通人需要证明自己身份时,用书信或信物即可。而对于官员这种特殊身份,则有相应的办法来防止冒充事件的发生。

古代官员上任,别的可以不带,但有两样东西必带,一是敕牒,一是告身。

敕牒是朝廷发给的委任状,上盖有吏部大印,很难作假。官员到任后,首先需要交出敕牒作为凭证,并将之押在报道的衙门备案。

告身则是用于证明上任者本人身份的凭证,为防仿制,由国家专门机构制作。据《宋史·职官志》记载,宋代的告身由吏部属衙官告院统一制作,所用绫巾裱带等材料,均由特定地点生产供应。在告身上,除赴任官员的籍贯、年龄等,一些形貌特征也会被写在告身上。因此,告身即使被别人偷走或捡到,别人也难以冒充。而告身制度早在南北朝的北魏时已经产生。告身在官员赴任时证明自己的身份之后,并不上缴,而是由官员留下,用于其他需要证明身份的时候用。

另外,除告身外,古代官员还有一些其他凭证用以证明身份。唐代官员每个人都配有一种“鱼符”,三品以上以黄金为材料,以下则或银或铜。鱼符上刻官员姓名、任职衙门及品级等,用以证明身份。宋代则有“牙牌”,是一种用象牙、兽骨、金属等制成的版片,上刻有持牌人姓名、职务、履历及所在衙门等。除官吏外,一些官宦之家的奴仆也有这类东西。另外,古代僧人的“度牒”则是一种僧人的身份证明。

度牒是国家发给僧尼的出家凭证,上面记载僧尼的本籍、俗名、年龄、所属寺院、师名以及官署关系者的连署等。度牒制度始于唐代,之后一直沿用至清。度牒制度出现的原因一方面是因僧尼在古代享有免除赋税、徭役等特权,许多人冒充出家人逃避赋税徭役;另一方面,即使是真正的僧尼,数量太多之后,也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因此统治者以限制度牒数量来限制僧尼数量。在古代,不向政府领取度牒私自出家,属于犯法,要受到相应的惩罚。而历代僧人领取度牒,都是要交钱的,数目从几两到十几两不等。因此,卖度牒的收入也是国家相当可观的一笔财政收入。尤其宋代的度牒,几乎可以当货币在市场上流通。

相关科普精选+更多
  • 自动识别语音生成字幕软件怎么用

    在现代数字化时代,自动识别语音生成字幕软件已成为内容创作者、教育工作者、会议记录员等多个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这类软件通过先进的语音识别技术,能够自动将音频内容转换

  • 夏至后栽种红薯是否不结红薯

    夏至过后,气温逐渐升高,阳光愈发强烈,不少人会担心此时栽种红薯是否还能结出果实。实际上,夏至后栽种红薯并非一定不结红薯,以下从几个维度来分析。从红薯生长习性来看,

  • 华为p40pro如何打开空调遥控器

    在炎炎夏日,空调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器。而华为p40pro手机强大的功能,甚至可以让它化身成为空调遥控器,方便我们随时控制空调。那么,华为p40pro怎么

  • 微信视频号主页显示设置方法

    在数字时代,每个人都渴望拥有自己的展示舞台。微信视频号作为一款新兴的短视频平台,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分享生活的绝佳空间。但是,对于一些新用户来说,可能还不清

经验评论

评论列表(条(包括审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