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知识科普>正文

为什么称正派的人为“正经人”?

发布于:2020-01-09 14:32:22发布者:天晴网友

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唐朝。当时官方规定一般学校都要以教授儒家经典为主。而且将儒家经典分为“正经”和“旁经”两类。其中正经是重中之重,必须都很熟悉且对一两部极其精通才算学成。读“正经”的人也称为“正经人”,而读其他的书则被视为不务正业。后来正经被引申为态度庄重、正派的意思。

“正经”一说最早出现在唐代。唐代,政府规定除音乐、算学等专门性学校外,其他学校都以儒家经典为基本教学内容,并进一步将儒家经典分为“正经”和“旁经”。其中“正经”部分为学生必学之课,要求至少要全部熟悉,并精通其中的一部分,方可毕业。

具体而言,正经又可分为“大经”、“中经”、“小经”三类。其中《礼记》、《春秋左氏传》为大经,学制为三年;《诗经》、《周礼》、《仪礼》为中经,学制为二年;《周易》、《尚书》、《春秋公羊传》、《谷梁传》则被称为小经,学制为一年半。而“旁经”则是指《孝经》和《论语》,学制为一年。

相比而言,学校对于“正经”的教学要重视得多,每一门经都有专门精通这一经的老师讲解,对学生学习“正经”的要求也比“旁经”高得多。后来,随着儒家学说的演变发展,“正经”具体所指也有所变化。到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将《论语》提出来,与《孟子》、《中庸》、《大学》并为“四书”,加上《诗》、《书》、《易》、《礼》、《春秋》的“五经”,形成“四书五经”。此后,“四书五经”成为读书人奉为圭臬的“正经”。

另外,历史上也一度有人将儒家的“十三经”都作为“正经”,而将其他“诸子”著作作为“ 旁经”的分类法。比如晋代的葛洪在《抱朴子·百家》里言:“正经为道义之渊海,子书为增深之川流。”总体而言,因为儒家学说一直为统治者所推崇,这些“正经”变来变去也不出儒家“十三经”。因为历代科举考试都是以这些“正经”为考试内容,对于“正经”的掌握水平决定了读书人的命运。因此读“正经”就包含有做官的可能性而被视为“正经事”,读“正经”的人也称为“正经人”,而读其他的书则被视为不务正业。

相关科普精选+更多
  • 苹果手机怎样取消旁白

    苹果手机的旁白功能为视障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有时候我们可能不需要这个功能了,那么该如何取消旁白呢?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方法一:通过辅助功能快捷键关闭1.打开

  • 易代练自定义发单技巧

    在当今的游戏世界里,玩家之间的互动和交易变得越来越频繁。其中,“易代练”作为一个专业的游戏服务平台,为玩家提供了便捷的代练服务。无论是需要快速提升等级、获取稀有装

  • 七天学堂如何修改学生名字

    在使用七天学堂这一学习工具时,有时会遇到需要修改学生姓名的情况。无论是出于输入错误的更正,还是学生信息的更新,掌握修改学生姓名的操作方法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详细

  • hosts文件位置在哪

    在网络世界中,hosts文件扮演着一个特殊的角色,它对于网络连接和一些特定的设置有着重要影响。那么,你知道hosts文件的位置在哪吗?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经验评论

评论列表(条(包括审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