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知识了解下>正文

外企主管因在业务中出现错误所致的焦虑 出现失眠,情绪低落等

2018-06-30 23:45:06

案例简述:

求助者张某是一名外企主管,一个多月前因在业务中出现错误致公司出现损失,此后她便焦虑不安,担心再次出错,失眠,情绪低落。心理测验结果显示求助者内心痛苦程度、病程不足3个月、社会功能无明显损坏,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咨询师在和求助者商量后决定采用合理情绪疗法,使求助者对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和错误认知有所意识,经过5次咨询,解除了求助者的焦虑及不合理情绪,咨询效果明显.

咨询经过:

一、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

张某,女,27岁,现任外企主管,独生女。父亲是大学老师,母亲是公务员,家庭关系较和睦。本人自幼身体健康,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二)个人成长与现状

求助者出生在本市一个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自幼争强好胜,家教严格。入学后,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并担任班干部,与同学关系比较融洽,多次取得三好学生的称号。父亲是大学英语老师,在张某初中刚接触英语的时候,明显比同龄人热爱英语,并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英语演讲比赛。父母一直很看好张某,不料,在高考前,父亲因车祸住院,一向是顶梁柱的父亲病倒后,张某便无法专注于学业,曾一度想要退学。但在母亲的一再鼓励下,勉强考入了一所普通本科院校。随着父亲的病情好转,让处在灰心丧气的张某勇敢的面对了普通高校的事实,也渐渐地通过学校活动与各项比赛,重新燃起了对未来的信心。一年前在本市的一家外企应聘做翻译,经过努力,慢慢晋升为外企主管。

心理测验结果与分析:根据求助者的情况征得求助者的同意后,选择实施焦虑(SAS)和抑郁量表(SDS)结果如下:

1、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验结果:标准分得分为58分,按照中国常模结果,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来访者得分略高于标准分,表明轻度焦虑。

2、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验结果:标准分得分为49分,按照中国常模结果,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分,无抑郁情绪。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 一个月来焦虑不安,睡眠不好,情绪低落。

个人主诉:我在一家外企做主管,公司是外国人的家族企业,主要经营进出口业务。因为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外企,所以自从进入这家公司就很小心谨慎,并通过努力也晋升到了理想的职位。可没想到一个多月前,竟然被新客户骗了一个订单。虽然后来被领导将损失降到最低,可从那以后,上司不再向以前那样信任我,就连同事也都质疑我的工作能力。我自己也无法原谅自己,犯了如此低级的错误,让我觉得没脸在公司继续工作下去。以前我对同事特别好,而现在她们也借此事在背后议论我。我对工作不再有以前的专注力,对下属提交的需要审核的资料也有时出现错误。后来和父母商量想换一家公司工作,可他们也对我挺失望的,说我这个工作做不好,再找工作也一样会粗心大意出问题。现在一想到工作我就心烦,晚上也是翻来覆去睡不着,总担心第二天的工作会不会出问题,和同事的关系该怎么维持。因此情绪低落,痛苦,焦虑。特来咨询。

三、咨询师观察及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单独来访,身体微胖,发育正常;五官端正,短发,衣着整洁;进入咨询室后显得紧张,情绪低落。在整个叙述过程中思维反应较敏捷,意识状态良好,表达完整,语言清晰有条理,自知力完整,无幻觉、妄想。但在讲述工作失误以及同事关系时,情绪反应较强烈,有明显烦恼和焦虑,求助欲望较强烈。

四、评估与诊断

根据收集的资料,求助者是正常心理范畴内的心理不健康,可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属于可进行心理咨询的范畴。

1、主要表现:

(1)心烦,焦虑,情绪低落,入睡困难;

(2)工作效率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2、诊断依据如下:

(1)根据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的三原则,求助者的消极情绪是由客观的社会事件引起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是统一的;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相对稳定,有自知力,主动就医,迫切希望解除烦恼、焦虑,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该求助者表现出烦恼,焦虑,情绪低落等症状。其问题主要是由于工作失误及人际关系引起的,不良情绪持续只有一个多月,反应内容未泛化,有很好的自知力,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

3、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

根据判断精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主客观世界反映不协调,常常表现出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个性发生根本改变等。而求助者的知情意,主客观世界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助;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焦虑症相鉴别

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表现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出现泛化,反应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伴有身体不适感的显著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运动性不安等。而该求助者虽然以焦虑、烦恼为主要症状,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而且持续时间只有一个多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3)与抑郁症相鉴别

该求助者虽然表现为情绪低落但与抑郁症兴趣丧失、绝望感、自杀行为等典型症状相比,存在明显差别,来访者病程持续时间一个多月,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因此可排除抑郁症。

(4)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

严重心理问题的初始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无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时间少于2个月,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四、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生物学原因:女性,25岁,身体健康

(2)、社会学原因:求助者的家庭教育严格,对自己要求完美,因工作出现失误而备受挫败感。领导失信于他,周围的社会支持系统没有给予帮助,未得到父母朋友的鼓励和同事的理解。

(3)、心理原因:

1)个性因素:自我要求高,争强好胜。

2)存在错误认知:求助者认为工作中出了一次严重的错误,以后工作生活都不会顺利进行下去。认为自己对同事怎样,同事就应该对自己怎样。

3)被烦恼、焦虑情绪所困扰,自身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五、咨询目标的确定

咨询目标:根据以上的评估和诊断,同求助者协商后,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A.帮助求助者改变错误认知观念,减少以偏概全以及绝对化要求的不合理信念。在工作生活中运用放松技术,降低焦虑和脾气暴躁的情绪,减轻挫败感。运用“黄金规则”来反驳求职者对同事绝对化要求,缓和人际关系。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

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有效处理各种生活挫折的能力;促使求职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逐步完善人格。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咨询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建立咨询关系,收集资料,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第二阶段是咨询阶段,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正确的认知及不适应的情绪和行为。第三阶段是巩固与结束阶段,是求助者把在咨询中学到的东西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不断完善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1、主要咨询方法和适用原理:合理情绪疗法

该理论认为人的情绪或不良行为(C)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A)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B)所引起的。其疗法就是通过改变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从而改善其心理状况。

本案例中求助者在工作中的重大失误(A)导致了强烈的烦躁焦虑等情绪(C)。事实上真正的原因是来自求助者本身对事件的不合理认识和评价(B)所引起的,例如:求助者认为一向谨慎小心的我不应该犯如此低级的错误,这样的错误出现了,以后还怎么工作生活下去等理念。并且觉得自己对同事都很友好,她们不应该在我犯错时落井下石等一些绝对化要求。而这些不合理信念也导致了求助者的自我挫败感。因此,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消除不良情绪和不适行为。

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

3、商定咨询时间和费用

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预计进行4-5次咨询。

咨询收费:每次100元

心理测验:SAS、SDS各50元

七、咨询过程

1、第一次咨询 建立咨询关系、诊断评估 时间:2014年7月5日

目的:收集资料,建立咨询关系,确定主要问题、进行心理诊断、心理测验。

方法:摄入性会谈、心理测验

过程:略

2、第二次咨询 领悟阶段 时间:2014年7月12日

目的:咨询师进一步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并根据第一次给求助者介绍的ABC理论,帮助求助者领悟到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产生,其根本原因不在事件A(工作中的失误),而在于自己对诱发事件的评价和看法B(一些糟糕至极的思维)找出并探讨这些信念B与不良情绪和行为反应C直接的关系。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略

3、第三次咨询  修通阶段 2014年7月19日

目的:帮助求助者领悟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修正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帮助其建立合理信念,减轻情绪困扰。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略

5、第五次咨询 结束咨询关系、巩固咨询效果 时间:2014年8月3日

目的:实施心理测验,并与咨询前对比,对整个咨询过程进行总结,鼓励求助者将学到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努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方法:会谈法、心理测验

过程:1)反馈家庭作业的情况,总结整个咨询过程;

2)进行心理测验,对照咨询前的测验情况,评估咨询效果,结束咨询。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吐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