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奇闻>正文

字如其人,真是这样吗?

2015-04-04 15:34未知评论:

  练习过书法的人,一定对“字如其人”这一说法不陌生。许多中小学教师往往也强调这一点,反复突出练字的重要性。一旦教学受挫,还可以转移批评方向,借评字旁敲侧击,规劝学生。

  多数人默认了类似的观点——字迹圆顺、笔调柔和的人,较亲切,适应性强;字迹工整、方方正正,则性格严谨,注重原则;草书飞扬、放荡不羁,多数情怀浪漫,富有创造力。

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开设的笔迹学分析课程

  汉字的独特性,给了这种观点充分的施展空间。尤其是毛笔书法,楷书、隶书、行书、草书、篆书等,流派纷杂,给人们提供了无尽的例子,也总结出了不少规律。

  西汉杨雄在《法言·问神》卷中写道:“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较早的提出笔迹与人的心理有关。由此形成“书为心画”理论,影响颇深。

  后世对此阐释并发展最完备的,非清代刘熙载莫属。《艺概·书概》中,刘熙载写道:“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自此,“书为心画”扩充成“书如其人”,为更宽广的解释提供了国学依据。

  但这些解释都限于抽象的哲学领域。第一次用统计方法对笔迹与性格关联的考察出现在19世纪的法国,法国也是目前笔迹学应用最多的欧洲国家。

Jean-Hippolyte Michon,现代笔迹学研究的鼻祖

  1871年,法国天主教牧师Jean-Hippolyte Michon搜集了数千份手写文件,系统比较文件笔迹与作者性格的关系。他创造性的提取了同一性格者笔迹相同的部分,归纳整理,作为判定字迹者性格的依据。

  具体判断方法是:如果一个人的字迹中带有某项图形特点,他就应该具有某种个性。若没有,则不具备对应性格特点。此外,Michon还首先提出“笔迹学”概念,并大力推广了自己的研究。

  笔迹学很快受到刚刚兴起的心理学的注意。如20世纪初,智商测试的鼻祖Alfred Binet对笔迹学十分有兴趣,认为虽研究条件有限,在当时尚不能支撑任何结论,但笔迹学前途远大,属于“未来的科学”。

  另一位重要研究者是德国医生William Preyer。他发现,战争中失去惯用手的士兵,无论是另一只手、还是嘴或脚,写出的字迹都与之前有相似之处。据此,他提出是脑部,而不是手决定了字迹。

  这一时期,研究尚显零散和粗糙。随20世纪心理学的不断完备,研究方法更加注重实证,实验设计也更加细致。更多的研究者做了笔迹学相关的实验,但是结论却开始不利于笔迹学学说本身。

  1960到1980年间,心理学家做了大量的笔迹学实验,其内容大致相同:召集志愿者,完成心理测试,并留下一段字迹。接着让笔迹学家(或其他志愿者)对隐去名字的字体评估。最后,由实验人员比对评估做出的性格描述和心理测试结果。

  如1987年,伦敦学院大学心理学系的Adrian Furnham和Barrie Gunter对64位志愿者所作的实验。这些人年龄各异(18到70岁),男女各半,都完成了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获得4个关于性格的分数——神经质倾向(neuroticism)、外向性(extraversion)、精神症状倾向(psychoticism)以及撒谎的倾向(lie)。

  之后,志愿者抄写了半页关于茶的描述。随后,13个字迹特征被提取出来,包括字体大小、占页篇幅、词语宽度、连笔程度、写字力度、词间距和是否书写“i”上面的那个点等等。

  Furnham和Gunter使用了多种统计方法,但没有发现笔迹特征和性格之间任何明显的关系。

冯流衍先生分析鉴定报告书

笔迹分析二十条标准——

  宽宏:事业卓越(75%)

  力劲:创新创造(75%)

  厚重:信而多友(75%)

  奇异:奋力拼搏(较多)

  草率:孤苦伶仃(较少)

  飘摇:举步艰难(较少)

  柔和:无能自立(极少)

  牵飘:举步艰难(极少)

  歪斜:借债度日(极少)

  粗重:专横无情(极少)

  均匀:筹划周全(80%)

  规范:长于理事(80%)

  圆润:果断利索(80%)

  松散:粗心大意(极少)

  涂抹:多出差错(极少)

  疏朗:慷慨大度(80%)

  严谨:谦虚关爱(80%)

  中正:忠诚厚道(85%)

  圆转:善良通达(85%)

  反向:忤逆自我(极少)

  1992年,心理学家Geoffrey Dean对来自不同国家,由多种语言写成的200多篇关于笔迹学的论文进行了元分析(meta analysis),也就是用数学方法把这些研究的结果综合在一起。

  Dean分别研究了笔迹学派,发现所有学派的方法都没有效果。同时,不同的专业笔迹学家分析的一致性较差,相关系数只有0.42——讽刺的是,让对笔迹学一无所知的人作分析,相关系数也有0.3。

  从统计学上,这几乎宣判了笔迹学的死刑。但是在西方,尤其是法国和以色列,笔迹学仍然广为信奉,人力资源部门尤其偏爱这一手段。

  1993年,《纽约时报》一篇文章中提到,大多数法国企业定期请笔迹分析学家评估应聘者的笔迹,挑出性格特征最符合职位的候选者。高层管理人员也被要求交出字迹,由笔迹学家鉴定。

  根据不同的调查结果,有38%到93%的法国公司定期由笔迹鉴定者参与人力资源管理。

  以色列是西方另一个笔迹学重镇,他们甚至以此协助国家战略制定,比如战争决策。海湾战争前夕,伊拉克在科威特边境屯军10万,各国战略家为萨达姆究竟会不会出兵争论不休。以色列情报部门独树一帜,分析了萨达姆行文的笔压、修改等要素,得出其草率、心狠、胆大的结论,十分可能发动战争。

  1990年8月1月,这份报告被报纸刊发,第二天,伊拉克就发动了战争。

  当然,这算不上严格的盲测,即使不看笔记,萨达姆性格鲁莽、残暴又有几个人不知道呢?

  实际上,书写肯定受到神经系统的调控。从这个层面上,同样一定程度上受神经系统影响的性格也许和笔迹有一定联系。但这个联系太过粗糙,以此作为科学依据显得非常荒谬。

  笔迹受后天培训的影响比重很可能更大。长期的训练会形成一系列较稳定、独立的反应,在学习写字的初期,这种塑造作用尤其突出,所以很多人即使有一定更正意愿,也无法改正早期的书写笔法。

  后天的书写培训能很大幅度改变笔迹形态,无论是从字体风格、字形大小,还是笔触轻重。最典型如中国曾有些职业财会学校非常重视硬笔书法,走出来的几百上千号学生,一看就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

  当然,汉字的形式与英文、法文等字母文字不同。但截至目前,并没有统计学证据能说明汉字就比字母更能体现出性格特征。

  不过,中国毕竟特殊,往往有他人所不具备的独特研究道路。1994年,中国笔迹学研究会成立,挂靠中国发明协会之下。2010年,该研究会更名为“中国笔迹学会”(筹),并在合肥学院召开第1届年会。

2011年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笔迹学研究与应用中心成立,这是高校第一个笔迹学研究中心。

  根据2014年中国笔迹学会(筹)在华南师范大学的年会,与会者共做了如下的专业报告:《笔迹泄露你的秘密》、《一秒读心术:懂得笔迹你就赢》、《笔迹分析与人力资源》、《一眼看透“TA”的心》。

  由其副秘书长等人发起的“笔迹?读心网”中,中医、书法等研究方法广泛出现。其中一篇由书法家刘兆忠大师写作的《字如其人的科学依据》中,笔迹学跨越了辨别性格的狭隘应用范围,能够指导医学治疗:

  “人体的哪一部分有疾患,和人相向对应部位的字的笔画不是过疏就是过密,弯曲变形,长短增减笔画不合法度,甚或笔误迭生。据此,就可以根据一个人的笔迹,观察健康和疾患状况,以书写者的思维方式、智力、气质、性格、情感、行为方式等”

  以此理论,作者发现了判断感冒的良方:“在离位的左右,如果字头的横画短,护不住左右,或左右处空隙大,书写者好外感风寒邪气,容易感冒,或有气管炎。”

  另一种情况是﹕“用毛笔写字,有的湮成一团,不辨笔画,只现轮廓;钢笔字单个写错后又被抹成一团,表明此人正患感冒。”

  还有对人身体各个部位的快捷诊断方式。如脑震荡和痔疮:“中宫稍下,如果相邻笔画粘连在一起,说明此人生殖器或肛门处有疾患。”;“整个字中宫紧聚,成圆团状,说明书写者曾由于他人或自己不慎,摔伤过,大脑受到较重的震荡。”

榜书艺术大师,刘兆钟

  这些研究别具一格,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会被发扬光大,取得重大科研突破。

  平常人并不一定能有这些专家一样的深入理解能力,大家只是朴素的认为人的性格,多少影响了字迹。端正的书写代表着严谨,潦草的字迹联系着粗心、马虎。即使没有绝对的关联,他们至少能看出端倪。

  但是这种印象并没有可靠证据,过多的因素干扰了字迹呈现,反倒是存在着明显反例。那就是医生的处方书。

  医生职向来要求认真、仔细,任何细小差错都可能造成医疗问题。但他们的字简直太潦草了,不只是中国人认不出医生的处方,丹麦漫画大师赫尔卢夫?皮德斯特鲁普曾作画,表现了人们对医生笔迹的困惑。

  难道,笔迹就不能够判断出人的任何特征了吗?

  严格的说,并不如此。至少心理学研究证明,笔迹和性别存在着一定关系。但这项功能显然不如判断性格、诊断疾病来得酷,既不能预测未来,也无法指导人力资源管理。

  如果你仍对笔迹与人生前途的关系念念不忘,毛新宇少将的例子或许会给你启发。

  毛新宇少将外貌憨厚,网上不少人喜欢张贴他确实不怎么样的硬笔题词图片,以显示字如其人,问题是,毛少将擅长的毛笔书法水平完全不逊乃祖,他飒爽的书法,并不符合毛少将给人留下的印象。

2011年为北京电视台主持人罗旭题词

2006年题词:“白山黑水 建国兴邦”

  2012年,在第三届全国毛体书法艺术传承经验交流会上,毛新宇少将表示:“有一句话我非常赞同,叫‘字如其人’。学习研究毛泽东书法,也是通过书法学习毛泽东的伟大思想和革命精神。”

  不过,其祖父的书法也并非一成不变,永远洒脱。或许,“字如其人”不是一种规律,而是一种希望。

“字如其人”不是一种规律

(作者:胡修卓)

相关推荐+更多
文章评论

评论列表(条(包括审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