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奇闻>正文

破除抗衰老的神话?

2015-04-29 13:57未知评论:

  在占地面积118.8万平方米的解放军总医院中,心内科主任医师吴海云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秘密空间”。“平时把这个小门锁上之后,外面谁都进不来。”10平米左右的房间内,倒有一面墙都是书,从《史蒂夫·乔布斯传》到《妇女心脏病学》应有尽有,还有很多英文著述。爱好书法的他,墙上还挂着一幅书法作品。采访就在这里进行。

吴海云博士

  衰老是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自古以来,“长生不老”一直是很多人的终极梦想。皱纹增多、体能减退、抵抗力随年龄下降等等都是一个人衰老的表现,但实际上,至今也没有公认的科学标准来衡量衰老程度。任何关于衰老的描述,都只是一种感性的认识而已,“比如说,我今年40多岁,但看着像60多岁的,那就说明我衰老了。”吴老师这样调侃自己。

  想要长寿,从定义衰老开始

  没有明确的生理学指标用于衡量一个人是否衰老。想要知道自己的衰老程度,目前比较客观的方法是将自身的死亡概率与社会同年龄人群的平均死亡率相比较,如果前者更高,则是衰老的表现。自身的死亡率要依靠健康风险评估得到。健康风险评估是一种方法或工具,用于描述和评估某一个体未来发生某种特定疾病或因为某种特定疾病导致死亡的可能性。这种分析过程目的在于估计特定时间发生某种情况的可能性,而不在于做出明确的诊断。健康风险评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但并没有大范围推广。根据吴老师的解释,评估的主要项目包括是否吸烟,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是否规律运动、合理膳食以及个体自身的遗传因素。这种测量方式背后有大量科学研究支撑,计算出的死亡概率有一定可信程度。但是否就将其与衰老程度相联系,实际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虽然健康风险评估并未普及,但中国心血管病防治信息网上推出了专门针对心血管病的综合危险度评估工具。输入自己健康状况的基本信息,就可以得到自己患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概率。这个测试并不能直接获得个体的死亡概率,但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健康风险评估的运行模式。

  换个角度看,上文提及的评价衰老标准实际上也就是“延年益寿”的健康指导。虽然人类至今还没有找到衰老的真正原因,但已经做了大量相关的健康研究。其中最有名的研究之一,是在英国诺福克郡进行的EPIC-Norfolk研究。这项研究对3万多名成年男女进行了多年的跟踪随访,其核心成果之一,是得出了被科学界较为广泛认可的新“养生四诀”:

  ☆ 不吸烟(Not smoking)

  ☆ 适当活动身体(Getting some exercise)

  ☆ 每天吃5份(1份约相当于2两)水果和蔬菜 (Eating five helpings of fruit and vegetables each day)

  ☆ 每周喝1-14杯酒(1杯大约相当于2两葡萄酒或半两白酒) (Drinking 1 to 14 glasses of alcohol per week)

  研究发现,遵循以上4条指南的人,比1条都做不到的人,平均可以多活14岁。可见,真正的养生秘诀,其实就是几千年来早已被总结出、却被大多数人所忽略的老生常谈。

  谜一样的衰老,我们还说不清为什么

  人类对于衰老成因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About.com的网页上有比较全面的总结,关于衰老的原因,目前形成理论的有“编程理论”和“错误理论”,而与衰老相关的因素包括基因、生物化学、身体系统和行为因素等。

  在采访中,吴老师首先提及的是早期研究中基因编程决定寿命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从人诞生之初,整个生长发育直到死亡的过程就已经被基因注定。但后来研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因为科学家发现了不衰老的动物。“比如说牡蛎。活的越长的牡蛎,死亡的风险越低。”牡蛎的死亡绝大多数都是因为最终被天敌吃掉,而非自然死亡。基因控制理论似乎说不通。

  后来又出现了磨损理论(Wear and Tear)。磨损理论是德国生物学家August Weismann博士在1882年首先提出的。他认为人体的细胞是由于过度使用和滥用而被损害的:人的各种器官(肾、胃、肝、皮肤等等)会被饮食和环境中的毒素损害,对于脂肪、糖、咖啡因、酒精和尼古丁的过度消费也会对人体产生损害,过量的太阳光线照射和其他生理及情绪压力都会影响我们的身体。这些影响不止发生在器官层面,还发生在更小的细胞层面。即使你非常注意上面提到的一切,身体还是会逐渐衰老,上面提到的影响因素只是会加速衰老的过程。“就像钟表一样,用到最后就不能用了,也看不到哪个特别的地方坏了,再修也没有用。也像打渔的网,用到最后,补了这里,那里又破,到处都破就补不了了。”

  这种理论虽然听起来很有道理,和生活经验也比较符合,但并没有触及到衰老的本质——到底为何会出现“磨损”。为了探究衰老的本质,人们提出了种种假说。其中最被广泛认可的理论就是,认为自由基是导致衰老的罪魁祸首:自由基极易发生反应(如二聚反应、夺氢反应、氧化反应、歧化反应等)。机体氧化反应中产生的有害化合物,具有强氧化性,可损害机体的组织和细胞,进而引起慢性疾病及衰老效应。但这种理论并没有得到证实。根据吴老师介绍,从上世纪50年代到现在,所有以抗自由基为手段以期抵抗衰老的有关实验最终结果都是阴性(也就是无效),有些甚至还发现对人体有害。而目前所有关于衰老成因的理论,都只是假说而已,没有任何一个经过了实验验证。之所以是这种情况,是因为一个真正的科学理论,除了能解释现有现象之外,还需要能够进行预测,并能通过干预手段证明该理论有实际作用。由于衰老的定义和衡量标准尚且不确定,实验中不可控的变量太多,如果想进行人体实验,实验设计还要考虑到伦理和长周期问题,实际操作性非常差。这也是自由基理论虽然最具认同性,却始终无法从“假说”上升到科学理论的原因。

  想抗衰老?多吃不如少吃

  女性为了追求年轻貌美,容易求助于“干细胞”、“羊胎素”等疗法,男性为了保持身体健壮,希望能通过服食雄激素或维生素E来保持年轻。这样的事情以前发生过,现在也仍旧在发生。吴老师提到,自己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各种通过药物手段抗衰老的“疗法”。不管是上文提到的四种物质还是目前市场上充斥的各种抗衰老的药物或保健品,统统都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也不可能有效果。

  南方周末曾在2012年就已经报道过干细胞美容的骗局。国家没有批准干细胞美容产品,即便真品,也几乎没有任何渠道确保安全。学术界对细胞扩增是否致癌还存在争议,全世界至今也没有进入临床应用的产品。至于羊胎素,早在2008年卫生部就已有禁令,羊胎盘不得作为普通食品原料使用。在违法售卖的商家宣传语中,羊胎素是一种多肽蛋白质物质或者活细胞物质。如果只是为了补充蛋白质,吃羊的胎盘和吃牛肉或鸡蛋等其他富含蛋白质的食品是没有任何区别的。进入体内的蛋白质会被消化分解,完全起不到驻颜的作用。

  如果不考虑食用而是打算皮下注射的话,情况会更加危险。雌激素打多了会增加患上乳腺癌的风险;生理盐水打入脸部会导致浮肿,而注射来源于非正常渠道的胎素制剂则可能产生过敏反应并感染病毒。各种报道多年来已经屡见不鲜。

  吴老师还提到,大量服用睾酮或维生素E的方法也不可靠,已经有研究发现,过度摄入这些物质反而会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2006年12月,Cleveland Clinic Journal of Medicine上就曾发表过一篇文章,题目为《用抗氧化剂和荷尔蒙做抗衰老治疗:希望虽高,结果令人失望》(Antioxidants and hormones as antiaging therapies:High hopes,disappointing results),研究涵盖了抗氧化剂(维生素E、维生素C和类胡萝卜素)以及激素(生长激素、睾酮、脱氢表雄酮和维生素D)。最终结果表明,没有任何单一药剂显示能够真正让人“返老还童”或延长寿命。

  真正想要延年益寿,与其想着为身体增添一点什么,不如反其道而行之,做做减法。简单的少吃东西、减少身体的热量摄入就有可能帮助延长寿命。总热量摄入(caloric restriction,CR)与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相关。虽然BMI的衡量方式本身也有一定问题,但对于粗略估计一个人的生理活动情况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从图中可以看出,总死亡率从正常体重开始往两边逐渐升高,过低或过高的体重都对寿命有不利影响。由于现代人普遍摄入热量偏高,因此绝大多数需要限制饮食。2002年的一项研究显示,体重在80公斤及以上的棒球运动员平均寿命是61岁,而比他们轻大约10公斤的棒球运动员平均寿命为66岁。去年6月时,frontiersin上曾发表过一篇CR、BMI与寿命相关的文献综述,科学家做过一系列限制热量摄入、降低BMI与死亡率关系的研究,能够初步得出限制热量摄入的控制组与对照组相比死亡率更低的结论,尽管目前我们还无法完全解释清楚其中的原因。

研究列表

  总之,衰老对人类来说还有太多的未解之谜,但对于个体来说,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生活方式和遗传。遗传基因无法改变,如果想活的健康长久,从现在就开始培养合理且规律的生活方式吧。

  (采编:刘丽媛)

相关推荐+更多
文章评论

评论列表(条(包括审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