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网络炒作方式及对策
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壮大,网络炒作也由少变多,甚至成为网络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闲来无事,把林林总总、花样繁多的网络炒作概括为十种,不知全否、当否,愿听网友意见,再行修改。
方式:自我炒作(典型案例:《夜宴》、 美凝高价网上征婚),双簧炒作(典型案例:女演员PK导演性交易),群体炒作(典型案例:超女),涉政炒作(典型案例:黄金高穿防弹衣反腐、歪曲《开国大典》后作广告),涉案炒作(典型案例:女演员告导演性骚拢案、马加爵案、王斌余案),涉星炒作(典型案例:刘晓庆……),学术炒作(典型案例:丘成桐KP北大引进人才),涉性炒作(典型案例:木子美性爱日记、流氓燕裸照、芙蓉姐姐摆姿照),奇语炒作(典型案例:李银河性自由、性权力演讲),恶搞炒作(典型案例:“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歪曲雷锋和董存瑞等英雄形象)。
特征:事件和话题关注度高、共同兴趣强、易引起争论、传统媒体与网媒互动趋势渐强。
直接目的:夺眼、揪心、出名。
最终目的:获得名义利益和实际利益。
对策:认识----有网络媒体就有炒作,网媒与炒作共生并长;各种炒作传达出的信息、舆论走向、所起的精神作用,都是不同的,都是比较复杂的,既有正面的、负面的,也有中性的,特别是还有一种积累成习的影响人们新闻文化生活方式的潜作用。态度----网民、社会人士,要以“看惯秋月春风”的心态对待之,不要关注过度,不要跟风追影、添油加工腊、煽风点火、同流合炒。
管理----管理部门要择危害较大者施以管理措施,尤其是涉政、涉案、涉性的一些炒作,不可任其泛滥成灾。
结果:参与人得到的是虚名,参与人赚到的是“小钱”。网媒的点击率提高,广告等经营收入提高。网民是“别人娶媳妇他打帆儿----跟着哄”,除了炼一炼打字速度和一头雾水以外什么也没得到。少数造成社会危害的炒作受到了应有的行政、法律等
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