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健康>正文

心脏病症状有哪些 6症状需要时刻注意

发布于:2020-04-07 17:36:53发布者:天晴网友

先天性心脏病是由于在胎儿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致的心脏血管畸形,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心脏病,约占出生婴儿的15%左右,主要分为两大类:紫绀型及非紫绀型。紫绀型即出生后婴儿口周及四周末梢出现青紫,尤以哭闹时明显;非紫绀型婴儿早期无症状,往往在查体时发现心脏杂音,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即可确诊。主要为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等,确诊后的心脏病应早期治疗,需要在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修补,常规要选择胸部正中切口,劈开胸骨来显示手术部位,术后常常留下较大的瘢痕。

近期心外科采用右腋下胸部小切口治疗小儿先心病,不劈开胸骨,不切除或切断肋骨,保持了骨性胸廓的连续性,手术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切口小,且位于腋下及侧胸壁,右上肢功能位时,几乎看不到切口瘢痕,使病儿和家长摆脱因胸骨前正中切口所留下的瘢痕而造成的负担和痛苦。

近20多年来由于先进的现代检查技术的发展(如心导管术、心血管造影术、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核素心血管造影等)及低温麻醉、体外循环和心脏外科手术的进展,很多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能得到准确的诊断与根治,部分复杂的心脏畸形也可以进行手术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要做手术吗

1、室间隔缺损:是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小型缺损,常无明显症状,大型缺损,可见发育迟缓、疲倦无力、消瘦、苍白,易患上呼吸道感染。室间隔缺损,一部分患儿在10岁前尚有自行闭合的可能,所以,如无并发症,手术可在10岁以后进行。

2、动脉导管未闭: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较常见的一种类型,这一型的临床表现决定于导管之粗细,导管口径较细者,可没有症状,或仅在活动后感到疲乏无力、气急、多汗,经检查确诊后,最好在4~15岁进行手术治疗,因4岁以前尚有自行愈合的可能。

3、房间隔缺损:女孩多于男孩,临床表现因缺损大小而异。一般可见发育迟缓、面色苍白、易疲劳、活动后常出现胸闷气短。如无合并症,应在10~15岁进行手术治疗为宜。

4、法洛氏四联症:此型较重,常在婴儿时期即出现口唇、指、趾端紫绀、气急、呼吸困难、发育迟缓、指、趾因缺氧而呈鼓槌状。一般在5~15岁进行手术治疗较为理想,但手术成功率不高。

1、青紫:青紫是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如大血管错位,法乐氏四联症等)的突出表现。可于出生后持续存在,也可于出生后三至四个月逐渐明显,在口唇、指(趾)甲床、鼻尖最明显。而潜伏青紫型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平时并无青紫,只是在活动、哭闹、屏气或患肺炎时才出现青紫,晚期发生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时可出现持续青紫。

2、心脏杂音:多数先天性心脏病都可听到杂音,这种杂音比较响亮,粗糙,严重者可伴有胸前区震颤。心脏杂音多在就诊时被医生发现。部分正常儿童可有生理性杂音。

3、体力差:由于心功能差、供血不足和缺氧所致,重症患儿在婴儿期即有喂养困难,吸吮数口就停歇,气促,易呕吐和大量出汗,喜竖抱,年长儿不愿活动,喜蹲踞,活动后易疲劳,阵发性呼吸困难,缺氧严重者常在哺乳、哭闹或大便时突然昏厥,易出现心衰。

4、易患呼吸道感染:多数先天性心脏病由于肺血增多,平时易反复患呼吸道感染,反复呼吸道感染又进一步导致心功能衰竭,二者常常互为因果,成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死亡原因。

5、心衰:新生儿心衰被视为一种急症,通常大多数是由于患儿有较严重的心脏缺损,其而且临床表现是由于肺循环、体循环充血,心输出量减少所致,患儿面色苍白,憋气,呼吸困难和心动过速,血压常偏低,可听到奔马律,肝大,但外周水肿较少见。

6、蹲踞:患有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特别成功是法洛氏四联症的患儿,常在活动后出现蹲踞体征,这样可增加体循环,血管阻力从而减少心隔缺损产生的右向左分流,同时也增加静脉血回流到右心,从而改善肺血流。

相关推荐+更多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