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奇闻>正文

科幻电影中有哪些人类末日?

2015-03-28 16:06未知评论:

  在科幻电影的历史上,“毁灭”似乎是一个常说常新的题材。于是,一年又一年,我们无数次在大银幕上目睹了人类文明乃至地球的毁灭。而这些影片背后蕴含的哲理,也往往能引人深思。

  毁灭原因之一:小天体撞击

  代表作:《天地大冲撞》《绝世天劫》

  1998年,这两部以小天体撞击地球为题材的灾难片相继上映,引起了人们对发生这类撞击事件,并由此诱发大范围海啸和灰尘蔽日全球冰封的担忧。有一种猜想认为,恐龙灭绝就可以归因于小行星或彗星一类的地外天体的撞击。而发生在1994年的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撞击木星事件,也让全人类意识到小天体撞击行星的威胁确实存在。模拟实验表明,如果有直径达到10千米左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撞击掀起的尘埃就会造成全球范围内的严冬和农作物歉收,从而导致人类文明的崩溃。幸运的是,以目前的天文学观测结果来看,地球暂时还不会受到如此巨大的小天体的威胁。

  毁灭原因之二:全球气候变化

  代表作:《后天》《雪国列车》《星际穿越》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已经深刻地改变了地球的面貌,甚至改变了一些区域的气候。全球变暖导致的两极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无疑会导致这些城市被毁灭,进而对人类社会的稳定构成冲击。《后天》则描述了温室效应的另一种后果,那就是全球气候变化造成了季节紊乱,突如其来的强寒流让繁华的城市被瞬间冰封。而《雪国列车》的故事背景,是人类试图缓解温室效应的一次不成功的尝试。这场出于好意的灾难也说明,全球气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自以为是的改变很可能会引发“蝴蝶效应”。

  毁灭原因之三:生化试验失控

  代表作:《我是传奇》《十二猴子》

  僵尸题材的电影为数不少,而科幻元素为这一古老的恐怖题材赋予了新的内涵。这一类影片畅想某种神秘的疾病或者失控的生化试验,会直接将大部分人类变成行尸走肉;而幸存的正常人,则要在这个现代文明崩溃的世界上艰难求生。通过这一类影片,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类现代文明的脆弱。失去电力、自来水、燃气、电信和网络等支撑现代社会的服务,很多适应力不强的人会迅速悲惨地死去;而失去维护的现代城市,现代文明的痕迹会迅速消失,从而变得越来越危机四伏。

  毁灭原因之四:全球核大战

  代表作:《恐惧的总和》

  《恐惧的总和》几乎不能算是科幻片,它的背景和片中出现的科技,几乎都是现实存在的。但它却做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思想实验:美国和苏联(俄罗斯)等核大国的核对峙,几乎随时可能暴发,演变成全球范围内的核大战。在这部影片里,一个新纳粹组织的恐怖分子,就通过在美国巴尔的摩引爆一枚走私自以色列的原子弹,几乎引起美俄两国的全面核战争。事实上,在美苏争霸的高峰时期,这两个核大国储备了可以将地球人类毁灭数次的核武器。而且,自苏联掌握洲际导弹直到现在俄罗斯接管了这些“核遗产”的几十年里,发生过数起可能触发核大战的意外事件,只是因为操作人员足够谨慎及时核实,才没有酿成大祸。

  毁灭原因之五:人工智能失控

  代表作:《终结者》系列、《机械公敌》

  如今,超级电脑在国际象棋比赛和电视问答节目中战胜人类的顶尖选手,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而在此之前数十年,一些人就为日新月异的人工智能技术感到担忧,认为失控的人工智能也许有一天会“叛变”,并毁灭人类统治地球。《终结者》系列电影就表达了这种担忧:不知疲倦而且带有武器的智能机器人形成了另一种“文明”,将创造它们的地球人类屠戮殆尽。相比于人类,智能机器人等人工智能的最大优点,在于不知疲倦和痛苦,而这在有些时候,也会成为它们带给人类的“终极恐惧”。如今,不少顶尖科学家都在呼吁限制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直到人类能找到更好的控制它们的手段。

  毁灭原因之六:地外文明入侵

  代表作:《独立日》《冰冻星球》《世界大战》

  在整个科幻电影史上,认为外星智慧生命(甚至是以能量形式存在的生命)会以远超出人类的科技实力进攻地球的作品,可谓汗牛充栋。中国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代表作品《三体》,其实也属于这一类题材。时至今日,我们仍然无法确定地外文明的善与恶,而一些科幻小说还提出了第三种观点,那就是地外文明的举动无所谓善恶,在人类看来的恶只是文化冲突的结果。真正的未来究竟会怎样?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苗若玖)

相关推荐+更多
文章评论

评论列表(条(包括审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