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奇闻>正文

为了排除聪明的人 所以诈骗短信总是很弱智

2014-08-06 20:07:49未知评论:
  相信没有人没有收到过诈骗短信的吧,什么XX,我现在在外出差,手机马上没钱了,麻烦帮我买张充值卡,再用短信告知卡号和密码。什么恭喜你的号码在xxoo抽奖活动中中大奖了,奖品是一部笔记本电脑,价值2万元,请您带着本人身份证和xx元手续费去XX领奖,过时不候。像这些大家应该都是看腻了的吧,稍微正常点的都会把这个当成骗子的,而不像最近云南地震某机构正当的捐款短信都被广大网友当成了诈骗短信了。而这些真的是骗子想不到好的段子了么,这只是排除聪明的你罢了,不然聪明的你肯定不上当,这就不是做无用功么。
 
诈骗短信真正的用处排除聪明的人
 
  随着手机短信铃声响起,滑动屏幕一看 “XX集团举行三十周年大庆典,您的手机号码获得了20万大奖……” “老同学,我在外地开车出了事故,快汇1万到XX银行……” 你是不是翻白眼,删短信,然后暗自腹诽:为啥骗子们还发这么弱智这么 out 的信息?
 
  一、从“尼日利亚王子”说起
 
  在英文 Email 里,最流行的垃圾邮件就是“尼日利亚王子”,大体故事情节是尼日利亚几位高官要把巨额资金以“国家秘密”的形式转移到国外,需要使用你的名义和银行账户,转移成功之后你将获得上千万美元中的 10% 作为酬劳。如果答应和这些“高官”合作,过一段时间骗子就会以事情进展不顺利为由,让你先垫付一点“微不足道”的手续费和打点官员的小费,付过几次钱之后,对方就变得无影无踪。
 
  这种骗术在纸质信件开始流传,然后通过传真,再到后来的电子邮件,已经有几十年历史,可谓“经久不衰”。由于不断被冒用名义,尼日利亚政府在 1991 年不得不公开发表声明不存在这回事,不过这封邮件直到今天依然很流行。
 
  为什么这封文笔不通顺、网上就能搜到的邮件还一直在被骗子使用。他们为何不写些生动形象、新颖逼真的版本?
 
  二、依据损失设定的灵敏度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看看乱叫的火灾警报器。警报器经常会产生两种错误:1、在不应该响的时候乱响(积极的错误 false positive)2、该响的时候不响(消极的错误 false negative)。
 
  对于警报器来说,如果没火的时候乱响,损失不大,可是真有了火灾它没有发挥作用,就会造成巨额财产损失甚至生命危险,权衡利弊(损失成本大小),把防火警报器的灵敏度调高一些,宁愿让它乱响几次以防万一。
 
  但也有把灵敏度调低的情况。在法庭上,如果对嫌疑人的指控证据不充足时,法庭也会犯两个错误:1、把好人冤枉成坏人(false positive)2、把坏人当好人放了(false negative)。
 
  同样比较一下两种情况造成的损失,如果把一个好人误判为有罪,这样的冤案哪怕只有几起,也会让法庭的公信力大大下降,比暂时放掉一个坏人的损失要大得多。所以大多数国家会把敏感度调得比较低,这就是所谓的“疑罪从无(reasonable doubt)”。
 
  三、为什么骗子还在发弱智信息
 
  对于骗子来说,目标就是在茫茫人海中找到精确用户(受骗者),而电子邮件的质量相当于“灵敏度”,会先把人群里一部分可能上当的人筛选出来。于是骗子们会犯的错误就是:
 
  1、false positive:把人群里本来不容易上当受骗的人钓上来了,进行行骗。
 
  2、false negative:错过了人群里很傻很天真的人,没有骗到他们。
 
  如果“尼日利亚王子”的邮件写得像福尔摩斯侦探小说一样滴水不漏,相当于把灵敏度调高,false positive 会变大,false negative 会变小,这就意味着骗子需要联系的人变多了(人力成本增大,客户精准程度降低),但最后真正上当交钱的人未必会增加多少。所以骗子故意降低钓鱼的灵敏度,发一些很假的信息,这样上当的都是些“真傻”的受害者。
 
  四、骗术回顾:
 
  骗子之所以还在发弱智信息,是考虑到成本的投入,和利润的产出,为了获得更精准的受害者,把精明的人排除掉,才故意发布漏洞百出的信息。
 
  不得不说,在大数据时代里,任何行业都是要精准的数据的,而骗子这样,不知道是好气还是好笑,我们本来就不是骗子的目标!
相关推荐+更多
文章评论

评论列表(条(包括审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