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的《水浒》,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中刻画了许多家喻户晓的的人物和故事,一直以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如:武松打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李逵探母等等。
其中,有两个不得不提人物,就是武松的哥哥武大郎和拥有《水浒》第一美女之称的潘金莲,正是后者与西门大官人的婚外情,直接导致了武大郎的殒命,才有打虎英雄武松一怒大闹“狮子楼”,手刃王婆、西门庆,落得锒铛入狱,刺配沧州的下场,这也是导致武松最终被逼上梁山的转折事件。
历史上的潘金莲和武大郎真的是这样的吗?是否真有其人?他们到底是什么关系?
历史上武大郎和潘金莲的原型:
据考证,大郎武植系山东清河县武家那村人。他自幼崇文尚武,才力超群,少年得志中了进士,在山东阳谷做了知县。
资助过武大郎的一位同窗好友因怀才不遇,家境日渐贫寒。于是,千里迢迢来投武大郎欲谋一官半职,摆脱困境。
开始,他受到盛情款待,可过了半年也没听其提及做官之事,他便认为“武大郎乃真忘恩负义之辈”,一气之下,不辞而别。
在回家路上,他编写了许多谩骂讽刺武大郎的小故事、歇后语,见村贴村,逢店贴店,村村说唱,乡乡张贴,谣言惑众,极尽对武植恶意中伤污辱诋毁之能事。
另外,曾被武植治罪过的乡里恶少西门庆也助纣为虐,同流合污,于是沿途传遍了有关武大郎的粗俗之词,武清官的形象被毁于一旦。
谁知,待这位同窗好友回到家中,武大郎早已派人送来了银钱,帮他修房盖屋,置买良田。
这时,他才发现武大郎决非知恩不报,而是不搞以权谋私。他发疯似地返回去撕自己贴的纸条,但悔之晚矣,它们就像泼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来。加上一些文人墨客借题发挥,因而谬种一传再传。
而县城东北的黄金庄,便是被武家后人称作“老祖奶奶”潘金莲的家乡。潘金莲并不是潘裁缝的女儿,而是贝州潘知州的千金小姐,一位大家闺秀。她知书达理,和武大郎恩恩爱爱,白头到老,先后生下4个儿子。黄金庄正南1.5公里便是那武家村。
村上原有一座武大郎墓,从上面的墓志铭文来看,武植还是殷商王武丁之后,正经的王族子孙。
1946年,从坟中还发现有一口楠木悬棺和两具骨骸。据3位参与挖坟的老人证实,从骨骸判断武大郎相当高大,推算生前少说也有1.78米。
再者,若是卖烧饼的,哪有楠木悬棺和许多青砖垒墓!
武植之24代孙武双福的健在,也证明了《水浒传》武潘之千古奇冤。既然《水浒传》中武大郎与潘金莲夫妇无嗣无子且相继殒命,那么,何来其后代之繁衍?
倒是武大郎之弟武二郎、武松武行者,历史上实无此人,只是施耐庵塑造的文学典型罢了。
评论列表(条(包括审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