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网上祭扫心得体会
当下,疫情尚未结束,战斗还在继续。目前,全国已有多省市对清明祭扫作出相关安排和规范。3月1日,天津首先发布通告称,今年清明节期间,殡仪馆、公墓等殡葬服务机构,暂停现场祭扫服务,暂停集体共祭、植树区安葬等群体性活动。广东、辽宁、北京、上海以及南京、无锡、温州、锦州、鞍山、深圳等省市,也陆续发出通告,暂停组织公祭、江祭等群体性公祭活动。但网络祭扫、云祭扫等新方式,为市民打开了另一扇窗。这些“因时而变”的举措,就是为了有效避免人员聚集,阻止疫情的传播,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也体现了一种公共责任。
从某种意义上说,清明祭扫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亲人的一种“刚需”,具有一定的仪式感,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一种习俗,也是清明节得以传承的原因之一。但我们在承认传统仪式的同时,也不能拘泥于仪式,而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尤其是进入新时代,更应“因时而变”,让文明祭扫成为清明的主基调。传统的“现场祭扫”,不仅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还会带来诸多安全隐患,而今又面临疫情的风险,实行清明祭扫预约制,或暂停现场祭扫活动,更是确保安全的需要。特殊时期做好自我防护,也是对逝者的告慰。
近年来,各地通过移风易俗、大力倡导文明低碳祭扫,网络祭扫等新方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接受。现在,由于疫情的原因,各地政府部门推出的代为祭扫、网上祭扫等新服务,更是为我们文明低碳祭扫创造了条件。疫情关不住思念,距离隔不断亲情。只要我们怀着真挚的情感,网络祭扫、云祭扫同样可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悼念。
清明祭扫,未必需要让烟灰飘散。将祭扫方式由线下转为线上,不过是仪式上的变化与丰富,没有改变清明祭奠已逝亲人的精神内涵,所以也应是最值得推崇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