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今日>正文

【母爱】女子为不和娃疏远 每月从上海背40公斤母乳回四川

来源:中国青年网
2018-01-28 22:55   | 评论:

过了机场安检,苏晓费了好大劲才把吸奶器的电机装好,把拆开来的冻奶箱重新打包。

两个20L的冻奶箱里规整地摆着扁平的储奶袋,上面标注着容量和泌乳时间。这个属于苏晓和她宝宝的冻奶箱像一位使者,将母子拴在了一起。

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冻奶箱被安检人员拆包。本文图片均为采访对象提供

2017年8月,苏晓产假结束后只身从老家四川绵阳回到上海工作,把四个月大的孩子俊俊留下。上海刚装修完的新房子要散散甲醛,她不想让俊俊冒任何安全的风险。

同时,她不愿两地分隔疏远了跟孩子之间的联系,除了在孩子睡前打个视频电话,她在离开前就做了一个决定——每个月抽个周末从上海背上40公斤母乳回近两千公里外的绵阳。

送奶

苏晓一个月运一趟奶回老家,待一个周末就回来,她能感受到俊俊对她的陌生,以及与自己父母的亲近。她会因此有些小情绪,但每当看着孩子喝着母乳时,她会得到宽慰,“还是喝我的奶长大嘛!”

这让她再忙再累也要千里送母乳,维持着这份远程的母子情谊。

她在孕期里就曾致电过一快递公司的冷链方,对方说不能运送母乳这种液体。只要保证保温箱里的冻乳不化,理论上来说可以钻“没有液体”这个空子,但她仍然担心不牢靠。亲自运送是她能想到的最好方式。

苏晓进入了一个超过300人的背奶妈妈群,群里有人白天上班繁忙,扳着手指头算哺乳假,挤出时间泌乳下班背回家;有人把孩子寄放在老家由上一辈照顾,开车、坐大巴、坐高铁或坐飞机去运奶;甚至有人出差频繁,背了母乳坐飞机跨市跨省,甚至跨国。

苏晓对运奶之前的准备事项早已了如指掌,妈妈群的讨论中常会插入一些教学视频和图片。如果存奶足够多,规整地在冻奶箱里放满之前排掉空气的储奶袋之后,少留缝隙,最上层铺上低温冰袋。如果奶不够多,放不满箱子,妈妈们会在底层和四周填充注水冰袋,为的是填满空间,少留空档,可以保温更持久。

“冻奶一旦化了,要么让宝宝喝完,要么只能浪费。重复冷冻的话会破坏母乳本身的营养。”她解释说。

苏晓出门送奶前,为了不浪费空间和维持低温,她会将40公斤左右的奶放平整。

各个机场安检松紧度不同,这让苏晓每次安检时都心存不安。群友们也会讨论各自安检的经历——

小宇是群友之一,因为去年夏天北京太热,她把孩子送去了成都老家,于是送了三个月奶。她曾在托运安检时被人询问箱子里的液体是什么,“当时脸不红心不跳地说是牛奶,后来都佩服自己的淡定。”

群友任菲的箱子是36L的。她需要每周将母乳从杭州运去黄山下面的小山村,也就是她的婆家。路程有些周折,在四五个小时里,她需要小车换大巴,大巴在高速口换黑车。有次恰巧遇到杭州G20峰会。“那时候安检特别严。排安检就要几个小时,过的时候特别担心。当时也有各种段子出来,说液体要你喝一口。我老公就开玩笑说会不会到时候让你喝掉。”好在,告诉安检工作人员实情后,夫妇俩就顺利通过了。

苏晓亲自送了五次奶之后已到年尾。去年12月,她在背奶妈妈群内得到了新的方案,有宝妈建议她用机场快运——选择需要搭载的航班,托物流公司空运母乳到另一地,由家人去机场的货运处接奶。

她在网上找机场快运,有很多公司的联系方式跳出来,她就打电话一个个去问。她发现,只有相对小的物流公司会接活,价钱为每20公斤600元。

这从成本来看便宜了不少。之前亲自送奶除却往返机票钱不说,有部分超重的冻奶还需要额外买行李票。对苏晓这样独自运奶的妈妈来说,两个箱子有40公斤左右,提奶也着实费劲。

苏晓运送超重的冻奶箱,常需要额外购买行李票。

对于家人来说,这也是较好的安排。父母不愿意放弃在老家熟悉的生活,老家更宽敞,还有保姆。而她也没法在老家继续耗下去,产假接近尾声,她带着舍不得俊俊的心情回了上海。那个时间段,丈夫因为跳槽去杭州工作,周末才能回上海。

迎接孩子的来临给普通家庭带来的家庭压力,苏晓也能感受到。她还记得做产检时,跟老公讨论过华为裁员的文章,那时候她丈夫正处在跳槽的档口,收入稳定性是两人考虑的重要因素。如果不稳,宁愿不跳。“对于很多家庭而言,不是说要赚很多钱完成什么阶层跨越,而是要维持现有的家庭收入,有稳步上升最好。”苏晓坦言。

泌奶

电梯里,同事陈卓见到背着大包小包的苏晓,以为她要搬家或者出差去。

背奶包里却装着苏晓不能随意打破作息的秘密。包里的电动双侧吸奶器会提醒她一天要吸三、四次奶,此外还有储奶袋、笔、三节七号电池、乳头修复霜……刚与孩子分开那会儿,她特别不舍得,总要抽出时间吸奶,加上消毒和准备的功夫,每次吸奶需要花上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的时间。

单位没有母婴室或女更衣室。她苦于找不到一个可以坐下来、有插座、又能回避异性同事的地方。

她眼见过其他部门的女同事在一个半平方米的角落空间里放下一个小帐篷,需要吸奶时就上半身钻进帐篷。

会议室的滑块一直停在“In use”(使用中)这一格;只有两个隔间的洗手间太小,味道又太大,冬寒夏热,不能老占着;开放型办公室里的人太多,难以遮掩;找不到插座时得往吸奶器的外接电源里横插三节七号电池,有时会吸奶到一半,电量所剩无多,吸力越来越小。

她总是不停地跑去会议室张望。没有锁的会议室空下来,她进去泌乳也不安心。后来她会叫上同事边干活边帮她把门,然后把支架白板挪到角落,人进入里侧,把支架白板封出一个密闭的三角区用以遮挡。

渐渐地,她把自己的泌乳规律从一天四次调整为一天三次,早晨一次,傍晚一次,临睡前一次。只有中间这次在单位完成,她同老板商量,在对方下班离开后用一下办公室,老板同意了。

背奶妈妈群中,一位妈妈调整为一天三次的泌乳节奏。

最糟糕的一次泌乳经历是去年5月份,孩子出生才一个月不到。她家里的一位长辈突然去世,她临时要赶去徐州的殡仪馆等待长辈火化和入葬。那个季节的徐州天上飘好多柳絮,她有点过敏,又正处于每三个小时要吸奶的阶段,她有过前车之鉴,但凡不定点吸奶就会发烧甚至乳腺炎发作。她因此提早备好吸奶器带在身边,殡仪馆里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最终去了条件落后的厕所,虽有隔间,但还是共用一条冲水道的蹲式老厕所。那些味道和墙壁上的污渍虽然让苏晓有不好的联想,但她还是忍住了。

任菲则幸运得多,她所在的公司是做女装的,部门全部是女性,甚至可以在开会胀奶时毫不避讳地开始泌乳。

“那时候专门买了哺乳巾去遮挡。当了妈妈之后,对于这方面其实不会想太多。当时就觉得每一滴母乳都特别珍贵,不想浪费。”任菲说。

坐大巴运奶的途中,四五个小时里她也要吸奶,丈夫会让她坐在里侧,他在外侧看护。除了大的冻奶箱之外,她还买了个小的冷藏箱。随时要吸奶的话,小箱子可以起到一个冷藏的作用。“在路上吸的奶先放在小箱子里冷藏,到了之后再冰冻起来。”

苏晓在参与的母乳课程中学会了“五五五”原则,冷冻的奶可以保存五个月,冷藏的奶可以保存五天,室温20摄氏度左右可以保存五小时。她远程确认宝宝入口的母乳是新鲜健康的。她还会根据泌乳时间在储奶袋上标记日奶或夜奶,夜间分泌的奶有褪黑素,有助于婴儿睡眠。

俊俊一天的奶量是三袋日奶,两袋夜奶。苏晓的妈妈会根据宝宝的奶量提前一天把冻母乳转入冰箱冷藏室,第二天宝宝一饿就可以喝到加热至接近体温的母乳。

追奶

“有推崇母乳的群或者文章会建议喂养到两岁,我感觉太过了。”苏晓把那些一味推崇母乳,拒绝其他辅食和调整的一群宝妈归入“拜母乳教”。

最早,她多少被感染,潜意识里觉得没让自己的孩子喝够奶的妈妈不称职。在初回上海的日子里,她的手机里有一排闹钟,每天隔三个小时响一次,周而复始,没有节假。高峰时期,苏晓一天能产1800ml左右的母乳,而孩子最多一天喝1000毫升,在奶量供需上,苏晓有充分的信心。

“不定时吸奶的话,再要追奶就很困难了。”任菲有经验了。

她曾焦虑到睡不好觉,担心跟不上女儿与日俱增的奶量。所幸丈夫是一个很好的劝慰者,“没有(奶)就没有嘛,大不了兑点水。”他会在妻子半夜起床吸奶时多给她披件衣服,还主动承担了后半夜给吸奶器和奶瓶消毒清洗的活儿。

“因为我奶量还好,哪怕我辛苦一点,多存一点。还真有这种意念在支撑。妈妈选择多少小时吸一次,产出的奶量会有差别。比如我两个小时吸一次,吸两次就是300ml,如果四个小时吸一次,可能只能吸200ml,那就少了100ml储奶。这样下去,相差就很大了。”

“有存货,心里才是踏实的。”好在任菲女儿的一天的奶量增加到800ml之后不再往上攀升,半年后也开始加入辅食,不单纯依赖母乳了。

    关注焦点: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吐槽评论

评论列表(条(包括审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