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说的臭豆腐,按照制作工艺不同主要分为两种:发酵型臭豆腐和非发酵型臭豆腐。发酵型臭豆腐就是瓶装臭豆腐,也就是民间俗称的“青方”,一般的大型超市里都买得到;而街边小吃的那种油炸的臭豆腐,就是非发酵型的了。
发酵型臭豆腐是以蛋白质含量高的优质黄豆为原料,经过泡豆、磨浆、除渣、点脑、前期发酵、腌制、配卤、后期发酵等多道工序制成的,这个过程中会经过自然发酵而长出“好霉菌”。

而非发酵型的臭豆腐生产工艺如下:

简单来说,二者的区别就是:一种是经过了自然发酵的,而另一种是用臭卤水浸泡发酵而制成的。
“闻着臭、吃着香”是臭豆腐的特征之一,很多人因为嫌弃它臭不可闻而拒之千里,但也有人对这独有的风味爱不释口。其实,臭豆腐这份不可抵挡的魅力,主要归功于它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变化。
有人对臭豆腐的浓郁气味专门做了研究,结果发现:从臭豆腐中鉴定出的挥发性成分的浓度和阈值来看, 对臭豆腐香气特征贡献较大的有吲哚、含硫化合物(二甲基二硫、二甲基三硫、二甲基四硫、2, 3, 5-三硫杂己烷)、醇类、苯酚等,它们各有各的“功劳”。其中:
吲哚:含量约为30%,嗯……确实粪便中也存在同样的成分,所以吲哚浓度越高,动物粪便气息就越是浓烈,它是臭豆腐臭味的主要来源。
含硫化合物:包括二甲基二硫、二甲基三硫、二甲基四硫、2, 3, 5-三硫杂己烷,它们提供了臭萝卜、臭洋葱味。
苯酚:含量约为20%,会增强臭味,但同时也具有杀菌和防腐的作用。
醇类:让臭豆腐拥有香醇气味。
酯类:赋予臭豆腐果甜气味。

评论列表(条(包括审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