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意味着“催婚泛滥季”的来临,回家,无论是父母、、亲戚甚至邻居都会被催着赶紧找对象,结婚。有社会调查显示:现在"60后、70后"婚外情、家庭矛盾泛滥成灾、离婚率疯狂上升的一个最大结果----导致"80后"普遍都有非常强烈的婚姻恐惧症、婚姻厌恶症。春节,“恐婚族”的噩梦
好不容易找到对象,临近婚期,很多准新人又会莫名害怕,甚至产生临阵脱逃的想法。这种症状,其实是一种回避心理在作祟,心理学家称之为"结婚恐惧症"。
"恐婚症"是一种很有代表性的现代社会心理疾病。现在的年轻人多是独生子女,一直以来都是习惯接受别人的关怀,自己并不擅长照顾别人和承担一些责任。当他们想到建立一个家庭需要夫妻共同承担责任和义务,还要处理好与另一方家人的关系,面临新环境和新关系,听到周围的人讲一些婚姻生活负面的东西时,就会产生一种焦虑和紧张的情绪。
这种社会氛围使尚未走入婚姻的人们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对婚后生活的过多考虑在面临婚姻时的表现形式就是对结婚的恐惧和逃避,很多人因此推迟结婚,甚至宁愿独身,也不愿意"受罪"。
其实有了这种情绪的人也千万不要紧张。谨慎对待婚姻的想法是对的,但因为谨慎而放弃婚姻是不可取的。结婚并且能幸福生活一生的人有很多,如果你不去尝试,怎么能体会到婚姻带来的快乐呢?婚姻是一双鞋,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知道。如果你拒绝穿鞋,也许避免了因为鞋子不合脚而磨出血泡,但也可能因赤足行走而踩到钉子上,到那个时候,你或许会意识到,婚姻其实也是对爱情的一种保护。
在谈婚论嫁阶段,主要是对婚姻持久性的怀疑和恐惧。结婚的前一个月或前一个星期出现的恐惧、紧张、焦虑等"症状",与第一阶段不同的是,这时产生"恐婚"的原因是对婚后生活困难程度的"扩大"。忙于打拼事业而无暇承担婚姻中的责任;及时行乐的信念价值观系统;有过失败的婚姻史怕再次受到伤害,或是担心由于双方子女引发再婚纠纷等。婚前同居也是产生婚姻恐惧心理的因素之一。
现在,人们对同居问题大多持宽容态度,所以同居现象越来越普遍,这使得以往未婚青年对婚姻的期待心理相当程度地减弱。年轻人由于同居而对婚姻失去新鲜感,反而对婚后责任产生了更多考虑,由此便表现出对结婚的恐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天晴健康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文章来源:天晴健康资讯,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
原文地址:https://www.tianqing123.cn/zhishi/64284.html
评论列表(条(包括审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