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文字类>正文

站在科学脊梁上的文艺作品再读《心之恋》有感

发布于:2020-01-08 10:20:24发布者:天晴网友| 评论:1条

2012年春节期间,我在网上偶然读到松鹰的中篇小说《心之恋》。一口气读完,沉思片刻,信笔写下如下的评语:“这是一篇站在科学脊梁上写成的情感与哲理小说!”应该说,这个中篇小说能吸引我一口气读完的理由,不仅是小说的故事,人物的命运,更重要的是小说中有关“心脏病”的病因学说的探索、争议。这对像我这样患有“心脏病”的人来说,弄清自己发病的原因十分重要,所以我很感谢这部小说带给我的知识享受。

2018年有幸读到由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的《心之恋》作品集,更有一份惊喜。这本集子汇集了《心之恋》小说、《心之恋》影视文学剧本、导演阐述和相关的冠心病论文,读罢令我对科普作家进行科普创作有了更深的认识与体会。科普创作是一个艰苦复杂的过程,决非易事。它是将科学研究的事实和成果,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转化为受众乐于认知的成果,作者从构思开始,无论是主题思想的确定,题材、体裁的选择都将是一个“站在科学脊梁上”艰难创新的过程。《心之恋》就是这样一部优秀的典型作品。

关于题材的选择。题材是表达作者对作品主题思想所需要采集的素材。《心之恋》无论是采用科学小说或影视文学剧本的体裁,作者从构思一开始就选择了两代医学专家对世界性疾病冠心病病因研究为主线的重大题材。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题材,这个题材最主要的支撑内容,就是世界冠心病病因研究的科学事实。这也是科学小说,科学影视文学剧本首先要讲明的科学道理。作者将此作为作品最核心的内容,构思为第一条写作主线——“事业线”的想法,就必然要对国内外冠心病病因研究的过去、现状及其发展进行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其中包括了在那个历史阶段有关冠心病病因研究的诸如“血脂学说”及以后的“血小板学说”等主流研究成果。作者勇于“站在科学的脊梁上”,并为此做出了巨大努力,花费了不少心血,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探索研究。写作过程中,他把成都华西医学院作为自己学习、采访和体验生活的地方,直接参与听取研究生的现场论文答辩,查阅各种相关研究文献,弄清楚当时国内外有关冠心病病因探索的重大成果等等。这对一个不是学医的人,所要付出的努力和艰辛是可想而知的,充分体现了作者所要表达和阐明的科学道理,决不是头脑发热,笔下生花就能随便完成的。他是要用科学的态度,百折不挠的科学探索精神,正确的科学思想方法去实现的。“文以载道”首先要“明道”,如此重大的医学科学题材只有站在科学的脊梁上,认真对待,不能有半点虚假,必须踏踏实实弄清楚要讲明的科学事实或“道理”才行。这是科学文艺作品必须具备的重要特性,这正是它不同于其他文艺作品的根据。

关于体裁的选择。体裁是作品的写作形式与不同形式的分类。《心之恋》的作者选择了以小说、影视文学剧本为创作体裁,并将冠心病的病因研究的科学内容或事实,及其科学家孜孜不倦,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作为重要题材,进行创作的科学文艺作品。作为文艺作品,无论是小说或是影视文学剧本,它必须有故事,有人物,有情节,有环境。这都要靠作者丰富的想象力、编故事的本领以及驾驭文字的力量来进行设计虚构。小说与影视剧本写作又有着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手段,作者必须恰当地表述出符合各自特性的创作逻辑,只有深厚的文学功力方能胜任。尤其是在科学小说的基础上改编的科学影视剧本,作者做到了画面感强,冲击力大,蒙太奇手法运用奇妙,片头的(幻景)令人震慑。

文艺作品的立意思想还要能反映出深刻的人文内涵,必然要求作者在架构人物的命运,情节的发展,环境的铺设,故事的讲述中,都能充分的反映出自身内在的人格力量和人文情怀。一部符合主流核心价值观的文艺作品,它所要表述和传播的主题思想是经得起时间和空间考验的。《心之恋》无论作为科学小说或科学影视文学剧本,它所表达的科学事实十分清晰,所反映的主题思想十分明确,两代心脏医学专家在科学研究中,前赴后继,坚忍不拔,执着追求真理的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人感动。在对冠心病病因研究探索中,虽然交织着各种人物的感情,诸如爱情、师生情;充满着各种人物的矛盾诸如情感矛盾、师生矛盾、得失矛盾、名利与追求真理矛盾等等。作品最终以主人公秦天雄,以他“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的人格魅力,在经受住了“名利得失”和“爱情”的考验后,让冠心病病因机理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为作品写下了令人难忘又符合逻辑的结局。

科学普及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举措,科普创作是科学普及的重要手段和基本形式,是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倡导科学精神的重要环节,因此科普创作就成了科学普及的关键。“文以载道”,科普作品首先要认真选择你要表述的科学题材,题材中有关的科学内容或事实,必须准确无误,表述清晰,所以主张科学家写科普,写自己最熟悉研究领域中科学成果,要讲明的科学道理就不容易出问题。科普作家要写自己不熟悉的专业领域的科普作品,就要有松鹰这样穷追不舍的探索精神,弄清你要讲明的科学道理。“载道以文”,作者要将科学的事实或道理告诉人们,选用什么样的形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艺作品是大多数人们最喜爱阅读的选择,要将科学内容或事实完美的结合到文学艺术中,实现科学文艺作品的创作,实现一看求实的科学内容,二看生动趣味的表现形式,三看形式与内容的无缝融合的科普作品,才是人们最有兴趣,最容易接受的作品。“站在科学脊梁上”创作的文艺作品,应该是科普创作中最高最完美的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也是最有潜力发展的科普创作类型。

据作者介绍,中篇小说《心之恋》最初发表在1988年《特区文学》杂志上,2018年汇成《心之恋》作品集。几十年来,松鹰一直坚持用严谨的态度进行科普创作,这一点在书中屡屡可见。然而,白璧微瑕,这部图书也还是有一些让人遗憾的地方,个人以为有以下两点:一是封面装帧设计,现有封面采用宋朝著名词人张先《千秋岁》中的词句,图案是一位女性飘洒出似“心脏”的舞裙,寓意深厚,有特色、有意境,但因开本太小,视觉效果打了不少折扣;二是创作伏笔,任何科学发现与发展都遵循着“证实—证伪—证实”不断进步的客观规律,书中主角秦天雄有关心脏病因的探索突破缺乏更进一步伏笔,容易让读者产生错觉,误以为已经是一种终结性结果。弹指间,几十年匆匆而过,期待作者能写出更多更好的科学文艺作品,激发人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传播科学精神、思想、方法和知识。

相关范文精选+更多
范文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