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文字类>正文

儿童科学普及的重要创新评《物种起源》(少儿版)

发布于:2020-01-08 13:24:41发布者:天晴网友| 评论:1条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是现代生物学、人类学史上奠基性著作。但是我们常见的商务印书馆翻译版本,语言较为晦涩,道理相对抽象,并不适合中小学学生阅读和文化普及。刘行光先生改编的,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物种起源》(少儿版)是用通俗晓畅的语言,来解说诠释现代人类的来源的有益探索。作者希望能够用一个个故事去解读生物只有一个祖先,人类是由开始的单细胞动物,到复杂的人类,是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理论。

笔者认为全书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学理底色,融会贯通。学术专著的改编版,首要的前提是把握原著的核心思想、核心观点和核心理念,改编不等于改造,重说不同于走样。作者很好地把握了改编的基本原则,在全面准确理解达尔文原著的基础上,再进行相关的内容重塑。通过一个个故事,来完成几万年星球穿越的历程,告诉读者生物是如何适应世界,让人警醒生物适应环境的过程。全书包括四个部分“进化篇:从单细胞到人类”“竞争篇:生死存亡,汰弱留强”“选择篇:趋向有利,去除不利”“适应篇: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等四大板块。这四个板块,相互独立,又有贯通联系。一方面,这样可以保证原书的科学性;另一方面,也保证了新编的可读性。作者选取书中的重要论点和有代表性的动物进化案例,生动地讲解了“进化论”以及“进化论”在历史和科学上的重要影响,同时对达尔文和《物种起源》给予了高度评价。

第二,结构合理,故事性强。作者的预设对象是中小学读者,所以一开始设置了“达尔文这样说”的栏目,从《物种起源》的原文文本入手,来具体分析达尔文真实的意图,阐释达尔文的进化思想;“原来是这么回事”栏目会专门用通俗的,大家都熟知的语言解释达尔文原文陈述的背景和意义;再次,给出相关的知识链接,“你可能感兴趣的” 栏目告诉读者相关知识点还有其他的论述和研究;最后给出核心的概念,指出“那些你没听过的名词”,这样也方便读者查阅检索。整个内容,结构清晰,分类明确。全书包括文本原文——内容阐释——知识链接——概念解释,这样四位一体的结构,非常能够让读者从经典原著出发,真正适切地理解原文,再调动学生兴趣去阅读更多的科普著作。比如“五花八门的返祖现象”这一节,作者列举了有尾巴的婴儿、全身带毛的孩子来解释基因传承中的返祖现象,这样的科普内容由问题出发,可以大大吸引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第三,插图丰富,寓教于乐。作为中小学科普读本,著作在形式上也下足了功夫,不仅内容丰富,板块多样,更可贵的是插图量大,色彩绚烂,很容易得到儿童的喜欢。作者的编排目的是以插图提出疑问,由疑问带出原理,比如恐龙为何会灭绝?狗为什么到处撒尿?变色龙为什么会变色?孔雀为什么会开屏?他的目的是将生活中的场景与研究的理论结合,将日常中的疑问与专业的知识结合,希望读者在阅读经典、丰富知识的同时,让大家发现世间万物的运行和发展规律,让大自然更好地理解其世间万物的演变轨迹和前进线索,也试图勾勒出人类前进的整体方向。最后作者的意图在于,通过趣味的故事、丰富的案例,告诉大家人类只有在尊重大自然的客观事实、遵循大自然的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告诉读者力争优异、适者生存是当今时代万物生存的必备法则。改编本插图充分利用图像的形象语言,利用绘画形式的感染力,将抽象的科学概念、原理转化为具象的图解,以吸引大众对科学的兴趣。直观的图形与文字的语义相融,可以进一步完善信息传递功能,才能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全书采用漫画形式,不是简单的文配图,而是在充分原文的基础上进行了想象和加工,使得每一幅图片都有了自己的内涵和外延,插画色彩明丽,形象夸张幽默,内容直观,一目了然,而且更给人一种令人徜徉的想象。

《物种起源》是世界闻名的自然科学著作,在本书中,达尔文以无以数计的翔实资料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论证了“遗传”“变异”“适者生存”等观点。整本书就是一个长的论据,它被用来论证整个进化论理论。但是书中论证的思路对于青少年阅读而言较为繁琐,其考证方法也难以为青少年接收,过度拗口的翻译也让很多有兴趣的读者望而生畏。作者改编版的《物种起源》既是对科学名著改编的大胆探索,也是对科普创作的有益尝试。在坚持科学性、专业性的同时,作者很好地兼顾了普及性、趣味性和创造性。

整体而言,本书作者以深厚的学术功底,提炼出《物种起源》的思想精髓,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达尔文的生平、“进化论”的产生过程以及对后世的巨大影响,配以数百幅生动活泼的手绘插图,完成了这本精美的《物种起源》,有助于读者能够深入了解达尔文和《物种起源》。该书向我们全面展现了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各种科学,既可以让非专业人士,快速入门了解生物学的一些原理;同时也是非常适合儿童阅读的科普读物。美中不足的是,作者的部分语言表达还是相对抽象,对中学生来说,语言还可以更具体更生活化一些。

相关范文精选+更多
范文点评